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探石行】蓝调台风之夜

胡晓江 异常漫画研究中心 2019-03-06

图:杨学德《锦绣蓝田》选页


童年记忆深刻的是地震频发的夏天,多半是程度轻微的那种,没有什么人员伤亡的记忆,那时似乎还是每户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宿舍楼,人们会在楼道里做饭,左邻右舍的关系比现在来的密切一点。有几个夏夜,附近几栋楼的居民带着一些生活必需品,比如暖水瓶和茶杯,睡觉用的竹榻和凉席,逃难一样,聚集到附近的空地(记不清是篮球场还是水泥路面),我睡在竹榻上,蚊香袅袅,望着满天星斗,大人们摇着蒲扇坐在身旁,紧张又浪漫,刺激又安全,从几少变化的日常生活中摆脱出来,仿佛新奇的冒险游戏,巴不得每晚如此,不舍得结束。再有就是台风天,因为家在苏北,总共没遇到过几回,昏天黑地,大树象小草一样飘摇,这些都是体验过的,狂风让我们足不出户,如果断电,住所就格外甜蜜,大街上偶有暴雨淹没路面的景象,但也不持久。灾难总有可怖的一面,但你看那么多灾难电影,享受其中的刺激也是人类的天性,当然,前提是自身安全,最好有惊无险。


说这些是因为最近福建一带正在遭遇台风,朋友圈里晒出千奇百怪的照片和视频,除了窗户被摧毁,建筑外墙被怪兽迎面啃过似的惊悚之外,另有一些更象游戏的场面,比如巨大的月亮气球滚过天桥,比如马路上开快艇的飚船手,或是亲自参与的,站在天台齐膝的水里大盆小盆和暴雨抗争,如果我说羡慕,应该是很不正确吧,但他们自己也说快乐得不得了,有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淹了,就等于放了年假,这是儿童的快乐叠加了成人的快乐,幸福无比。


想起一些漫画,比如《福星小子》第八卷的台风真好玩(想看的人去查在线吧),以及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本,杨学德的《锦绣蓝田》(内地版《我在屋邨长大》),有小半本在讲台风。


这是完全自发的推荐,非广告。



图:初版锦绣蓝田封面封底



图:复刻版锦绣蓝田封套封面



图:内地版锦绣蓝田封面封底


蓝调台风之夜,锦绣蓝田


杨学德《锦绣蓝田》简体中文版,更名为《我在屋邨长大》。与07年的香港复刻版相比,印刷明显更好,即使与02年阿德亲自监印的初版蓝田相比,色彩的表现力也可以说各有千秋。美中不足的是后出的两个版本装帧趣味都不及原版,另外虽然添加了不少内容,却也缺了最早封面与扉页的几张彩画。这本内地新版,很难得没找些乱七八糟的名人在封面封底等处添写应景文字,连腰封也无,相当干净。



图:初版锦绣蓝田的单幅(后面两个版本均未收录)


这是中文漫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惊艳长篇,真正足以跻身世界级大师之列,至今也无可与之相较的后继。对不够耐心的读者而言,却有阅读难点,因为漫画无叙事主线,追求故事性的读者也许会失望,这样就错失了漫画的美好之处。杨学德的漫画是值得细品的,因每格充满令人流连的细节,一线一面都笼罩于情绪,沐浴于氛围,色彩之浓郁强烈,是当年我所见最大胆不合常理的搭配,令整个作品弥漫着梦幻色彩。


香港的蓝田,虽然独特,却意外的不陌生,在那些港产电影里,狭窄高耸残旧密集,同时又象我们童年记忆中自己住过的旧屋老楼,一并在粗暴的现代化进程中失去了。阿德把我们引入他的回忆,暧昧而灼热,甜蜜又伤感,却让我们追溯和察觉自己。



图:复刻版和内地版的色彩比较,后者较艳丽


漫画前半段,记叙市井生活,如散淡小品,特别之处在于这分明还原的是童年目光,懵懂又残忍,好奇又失焦,饶有兴趣的盯着菜市场被逐一肢解的血红鱼头,傍晚买回各自一笼蜗居去烹饪的熙攘人群。隔壁家的阿猫阿狗拿了我的玩具,昏暗楼道里的家常里短和柴米油盐跟我无关,我们头顶50公分,就已经被成人世界的气息完全笼罩,我们异常清醒地看着这一切,却仍然在大人们的腿间混沌的奔跑。

就像初版作品封面那架缝纫机,它绝对是儿童心目中新奇的玩意儿,但却有着更深的意味:生活的艰辛。被闷热蒸醒的夏夜,我们在蚊帐里看到妈妈坐在缝纫机前的背影,渐渐的开始知道了一点什么,这感觉令人烦躁不安。终于我们跑不动了,停下来,加入他们。
  
我在这里发现了某种贫瘠而熟悉的趣味,开始融入成人世界的不安和挣扎,非常触动我,这是一段我们容易忽略的过程,回想起来却有眼泪的味道。
  
漫画后半段,是台风之夜,这是童年的节日,在这场蓝调的台风中,大人们都不再忙碌,开始回到我们身边,我们忘掉一切,在无忧无虑中幻想着入睡,窗外雷电交加,斗室好像大海上飘摇的小船,在台风中,这个世界回复了新奇陌生和有趣。然后台风过去,我们终将醒来。


附《锦绣蓝田》节选(手机拍摄):



↓↓↓点击阅读原文在亚马逊购买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